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玉山知性之旅




A塔塔加鞍部位於玉山登山口,北側為沙里仙溪的上游,南側則為楠梓仙溪的源頭。西為麟趾山口,東為玉山前鋒。


 


照片中    中間凹下之處   為主峰


 


 



 


 


下方ㄉ路為防火巷



 


剛開始要入山   人模人樣ㄉ有精神


 



 


 


 


B第一位在玉山因山難死亡的人,是一位名為孟祿的外國人, 孟祿 先生是美 國 博士,他是在民國19521012日到玉山作研究,由登山口前往排雲山莊途中,因登山棧道突然折斷而墜崖身亡,孟祿亭及孟祿斷崖名稱即由此而來。

此處距塔塔加步道口約1.7公里處,海拔約2,838公尺,為溫帶林及寒帶林之交界處,目前有一休憩亭提供遊客登山中途休憩使用。


 


別看它小小ㄉ黑木亭   可是登山客ㄉ最愛


 


 



 


 


 


C.前峰登山口


 


距塔塔加步道口約2.7公里處,向東南眺望,可看到玉山南峰至南玉山間鋸齒狀的稜線﹔向南遠望,則可看到有南台灣首嶽之稱的關山,形狀有如金字塔一般   最尖   很容易辨識。自前峰登山口登玉山前峰0.8公里約1小時。


 


玉山前峰:海拔約為3,239公尺,坡陡頂瘦,峰頂腹地不大,滿生箭竹,南側山坡有完整白木林景觀。是玉山西稜的「守門峰」。塔塔加鞍部就在它的山腳下。




D.西峰觀景台(白木林)

 

位於距塔塔加步道口約5公里處,海拔3,096公尺 ,目前殘存鐵杉及冷杉樹幹白化後所形成的白木林景觀,白木林其主要樹種為冷杉和鐵杉,其中鐵杉較多。樹幹挺直者為冷杉,樹幹彎曲多分枝者為鐵杉。


 


吃便當ㄉ地方    一定要頭部保暖


 


白木林是玉山前山重要的景觀之一,其存在的時間可能接近一百年。高山上的樹木在經歷森林火災後,枯死的枝幹便會逐漸白化,不過要形成整片的白木林,則可能至少需要五十年的時間。白木林下經常遍生箭竹草原,這是因為箭竹的根莖深埋於地下,因此火災時得以倖存。


 


 



 


 


E.大峭壁


 


距排雲山莊約1.8公里處的「大峭壁」,這一大片幾乎平坦的傾斜山壁是板塊撞擊產生造山運動時,其構成的岩層為板岩夾變質砂岩之玉山主山層,大峭壁上可以發現大約4千萬年前所形成的波紋狀痕跡,即是台灣經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互相擠壓成上豎狀的岩層自海中隆起最好的證明其岩層為黑色板岩夾變質砂岩的玉山主山層,目前露出的壁面則是變質砂岩的岩層(以石英岩為主)。


 


 


 



 


 


 



 


 


 







 


地形學上,大峭壁表示一個在造山運動過程中,岩


 


層受到強烈擠壓,褶皺彎曲形成的傾斜坡,或稱之


 


為順向坡。在峭壁表面上的砂岩層土,可以發現大


 


約四千萬年 前,此地層在淺海開始沉積所形成的波


 


紋狀痕跡,稱為波痕,也是此區由淺海成高山的明


 


證。


 



 



 


 


 


 



 


 


 


 



 


 


 


 



 


 



 


F.排雲山莊


 


位於玉山主峰西坡下約2.4公里處,距塔塔加登山口約8.5公里,海拔標高約3402公尺。為登玉山群峰之重要基地。為一南向石砌山屋,其經營管理權屬


林務局,內有水源、廁所、廚房及床舖等設施,可供約90人住宿,為登玉山主峰最主要的住宿地點。此處可見雲海、夕陽、晚霞等特殊景緻,可南眺楠梓仙溪之溪流景觀及兩側冷杉林景觀。


 


 


 



 


 


 



 


 


 



 


 


 


G.風口


 


 

登頂之前有一處十分有名的「風口」,「風口」的左邊是碎石陡坡,右邊是頁岩狹谷,地形空曠開闊,常常有一陣風突然襲捲過來,因此經過「風口」時,一定要非常留意。「風口」中間的小徑狹窄,曾經發生過多次的墜岩意外,後來經有關單位建造一條長達一百多公尺的鐵鍊,供人攀扶


 


 



 


 


玉山風口碎石坡以板岩變質砂岩構成,因處造山帶強烈擠壓而成褶皺構


造。因氣寒天乾,寸草不生,沿途均為碎石坡,行走需步步為營。而玉山風口最險惡期間,通常係出現於冬季。因冬季 三千公尺 以上高空風向均為來自西南,此時強勁西南風恰自玉山主峰與其西峰間的楠梓仙溪上方縱谷,順勢北上,吹向東北方老濃溪上游八通關方向之縱谷,氣流經過「玉山風口」呈排山倒海之勢。風力大時可達1417級,有如強烈颱風,令人寸步難行,必須匐伏前進。玉山山頂一帶空氣稀薄,氧氣不及地面十分之七。由風口到北峰的斜坡陡峭,約在60度至70度之間,長達 三百公尺 以上,攀登時,遇到陣陣強風迎面吹來,使人幾 乎無法呼吸,往往必須三步一停,五步一歇才能前進;加上冬季冰雪期間,坡面冰凍或積雪,碎石易於滑動,更是險象環生,無怪山友冬季攀登玉山時,視玉山風口為畏途。


 


 


 



 


 


H.玉山主峰


 


 

玉山主峰為東、西、南、北峰所環繞,海拔約為3,952公尺 ,為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東亞地區的第一高峰,一等三角點。展望良好,東望馬博拉斯山及秀姑巒山,西眺阿里山山脈,往南可見大關山,北瞻則雪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歷歷在望。玉山主峰層由變質砂岩偶夾板岩、硬頁岩組成。玉山主峰層岩石多貝類化石與生痕化石。


 


 


 


 


 


 



 


 


 


玉山山塊因歐亞大陸及菲律賓板塊互相擠撞而高隆,主稜山脈略成雙十字形,南北長而東西短,十一連峰峰峰相連,各具特色,


 


 



 


 


東峰高3869公尺,陡立千仞望之儼然,被尊為十峻之首;南峰山頂尖銳崢嶸突兀,為黑色頁岩所構成,險峻比美東峰;西峰林木森森,夕陽西斜,雲環霧繞,上有日人留存之山神祠,如今經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整建一新;北峰稜長而緩,山頂雙頭並立,望如駝峰上面有台灣最高之建物─中央氣象局之測候站。


 


 


 


 


 


 


 


 


 


由於本區受板塊運動的影響,岩層較為脆弱,斷層、節理、褶皺等地質構造非常發達,因而形成許多驚險的崩崖、斷崖地形,如大峭壁、主峰下碎石坡、荖濃三斷崖、父子斷崖、關山大斷崖等。


 


 


 



 


 


 


玉山為台灣中部以南楠梓仙溪、荖濃溪及陳有蘭溪等三大水系的發源地,上游河谷形成V型河谷景觀,溪谷深邃是本區地形之特色。同時由於受板塊運動影響,岩層脆弱,斷層、節理、褶皺等地質構造非常發達﹔變質作用促使岩石劈理、片理格外明顯,也大大降低岩層抗風化的能力,因而形成許多驚險的崩崖、斷崖地形,如金門峒大斷崖、大峭壁、主峰下碎石坡、荖濃三斷崖以及父子斷崖等。其他因地質結構和高山氣候的影響,易造成多處壯觀的瀑布奇景,如乙女瀑布、雲龍瀑布亦為本區景觀特色之一。


 


I.三角點


 


就是繪製地形圖的「三角測量點」,多選擇較突出的山峰為原則,點與點之間,必須互相清楚可見,打椿聯成三角形,測量各點方位角,測點與點之間直線距離,再依邊長計算座標,決定多點平面位置,再測量各點海拔高度,於測量點所埋設固定的基石,就是三角點。


台灣山岳三角點,依其三角形邊長,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一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45km


△二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8km


△三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4km


△四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2km,四等三角點又稱為圖根點,係專為測量標高基點。


所以山頂展望,一等最遼闊,最良好,二等次之,三等又次之,四等最差。


其測量程序大致是基線測量一等三角測量二等三角測量三等三角測量水準測量。


 


 


 


 


J.


 

                1. 玉山前峰:海拔約為3,236公尺,登山口位於玉山步道2.7公里處,坡陡頂瘦,峰頂腹地不大,滿生箭竹,南側山坡有完整白木林景觀。由此可眺望阿里山山脈及鹿林山一帶。


                2. 玉山西峰:海拔約為3.528公尺,為玉山西伸支稜上的三叉峰,山頂有一山神廟,滿山冷杉高大,箭竹綿密,可眺望玉山風口與主、北峰。


                3. 玉山主峰:海拔約為3,952公尺(GPS定位2447752596364),為台灣第一高峰,展望良好,自峰頂眺望,四方群峰盡在眼底,溪谷、草坡、森林、翠嵐,一覽無遺。全峰為毳碎裂崩解的頁岩構成,裸岩重疊,具有雄偉岩峰景觀。


                4. 玉山東峰:海拔約為3,940公尺,為玉山東稜最高峰,三面斷崖,全峰裸岩寸草不生,峰頂石堆中凹,形如堡壘,聳矗險峻,霸氣十足,列為台灣高山「十峻」之首。


                5. 玉山北峰:海拔約為3,920公尺,為屬玉山北稜隆起的最高峰,山勢尖聳,峰頂有一中央氣象局測候所,眺望極佳,山麓坡緩易行,山腰叢生香青,北坡滿生玉山杜鵑,為觀賞玉山植物景觀之優良場所。


                6. 玉山南峰:海拔約為3,900公尺,為若干相連參差尖銳的岩峰組成,峰與峰之間,隔以陡峭岩溝,有苦橫排之巨刃連峰,主峰轉折,狀若游龍,故又名閉鎖曲線峰,並列為台灣高山十峻之一。


 


 



 


 


K.高山症


 


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高度愈高,空氣愈稀薄,氣壓就愈低,因此人體所需要的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但是人體所需要的氧氣含量仍然不變,為使血液中維持人體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須增加紅血球的含量,但人體自動增加紅血球之含量需要幾天的時間,因此在剛進入山區時,會因為高度突然增高,人體來不及適應,而產生體內氧氣供應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過渡時間愈短,產生的反應就愈劇烈,這種生理反應一般稱為「高山病」。


 


*高山適應 (High Altitude Acclimatization)


海平面之氣壓為760mmHg,而氧氣濃度為21%。海拔愈高氣壓愈低,但氧氣濃度之百分比則不變,例如在3700公尺之高度,氣壓為483mmHg雖然氧氣濃度仍為21%,但同吸一囗氣,其中所含的氧氣份子便只有海平面的60%。


 


*急性高山症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急性高山症(簡稱AMS)在高山上極為普遍,到了超過3048公尺 大約75%人士都會有輕微症狀。急性高山症之出現視乎上升速度、高度及個人體質。體能極佳的人並不能對急性高山症免疫。相反,體能好的人可能上攀得太快和自視過高而更易發病。良好體能對攀山的重要性是無容置疑的,只是要善用體能,切忌匹夫之勇。


 


一路上山到排雲山莊    都沒有高山症    反而是因衣服太濕    頭髮濕    而老


 


公只顧著和別人哈拉     而太慢拿行李給我更衣    導致感冒     嘔吐   搞到


 


清晨兩點時     吞一顆普拿疼    混身酸軟無力    害我攻頂變成最後一名


 


但只要  雙腳一停  就不喘    所以我是高山症嗎???還是被老公無心陷害


 


ㄉ可憐人???


 


 


 



               防止喘不過氣來ㄉ登山法:要像走進結婚禮堂


 


               ㄉ步伐   右腳向前一步  左腳向前併右腳


 


                         然後左腳再向前一步  右腳向前併左腳


 


              以此類推  慢慢走   絕對不喘    親身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