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西北颱

1.      強烈颱風賀伯於 民國85731日 至81,南投山區及阿里山地區,災情最慘重,特別是嚴重之山崩及土石流等災害。51人死亡、22人失蹤、463人受傷、503間房屋全倒、880間房屋半倒、559公頃農田流失、1,266公頃埋沒,並且有2,157公頃遭海水倒灌,總計復建費用約19億元,農業災害損失則高達199億元賀伯風災可能是自民國48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大的天氣災害。賀伯颱風是個典型威力十足的「西北颱」暴風半徑達350公里、中心最大風速每秒超過60公尺之強烈颱風。
賀伯颱風的中心結構相當完整:具有相當明顯的「颱風眼」特徵,「螺旋狀雲雨帶」中有極強之對流,伴隨有達數百公里之深厚雲系,夾帶豐富之水汽,同時「眼牆」垂直發展到對流層頂。..


2.      西北颱是怎樣形成的: 西北颱常造成台灣北部、東北部及西部地區發生嚴重的風災及水患。所謂「西北颱」是颱風從台灣東方海面向西北方進行,其中心通過基隆與彭佳嶼之間海面時,台灣北部及西部地區多吹西北風,受地形影響雨勢特大,且風向幾與海岸垂直,使積水不易宣洩,甚至引起海水倒灌,且使海水沿著河口倒灌進來,危害沿岸城市,由於吹的是西北風,故稱「西北颱」。西北颱」是形容特定風向颱風(新聞、網站)的說法,並非正式的氣象學用語


3.      (2000)1031-111侵襲台灣的象神颱風,並非特例。過去50年來不僅11月份有侵襲台灣的颱風,而且曾有先後兩個颱風接踵而來的例子。例如:19521114BESS颱風侵襲台灣西南部(岡山、台南災情嚴重)及西部,颱風沿台灣海峽北上到東海;27日又有DELLA颱風以相似路徑侵襲台灣西南部、西部再沿台灣海峽北上。1954113-5日的PAMELA颱風通過巴士海峽及1111RUBY颱風在東沙島東南方海域活動,由此可見,秋末冬初的防颱工作也很重要


4.      .二、三、四月份的颱風有沒有可能成為強烈颱風呢?


A.2000年第23個颱風蘇力(SOULIK)123000z形成於菲律賓東方海上,即北緯10.4度及東經127.5度,生成後向東北緩慢移動,直至20011500UTC移到北緯18度及東經138度,始減弱為熱帶性低壓,隨後其氣旋形環流消失不見,此颱風自生成至消失,前後歷時518小時( 12月30 00UTC~元月418UTC)。這是一個西北太平洋跨月份、跨年度、跨世紀的颱風,這應是近一世紀僅有的一次,


B北半球的冬季,正是南半球的夏季,澳洲東方海域、澳洲西方海域、以及南非東方海上馬達加斯加以東海域的颱風區正是颱風(它們另有名字)活躍期,颱風生成12(相當於北半球的6)持續到元月(相當於北半球的7月份)應該是會發生的現象,所以南半球跨年度的颱風應當是會發生的。


C蘇力颱風於12月底生成後強度為輕度,於200114日 前後氣壓明顯下降,強度大增,至5日清晨強度迅速減弱,強度變化很大的主要原因是颱風低層輻合與高層輻散外流的垂直偶合所造成。北半球2-4月份的颱風是否有可能成為強烈颱風的問題,因為未對過去西北太平洋出現於2-4月間所有颱風做過詳細的分析,不得而知。因為2-3月份西北太平洋較低緯的海水面溫度仍會在27°C 或以上,形成颱風是常有的事。根據過去統計資料顯示,侵襲台灣的颱風,有0.6%左右是發生在四月份,理論上講2-4月份西北太平洋發生強烈颱風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機率很小。


5.以前好像有發生過颱風向西走忽然轉向東北,但納莉颱風原往東北走後,又突然減弱再往西南西走,以前是否也 有類似颱風?


A一般颱風的移動,主要係受該颱風上空氣流(稱為導引氣流Steering Flow)所支配,如果颱風移到鞍型場(兩個相對性高壓和兩個相對性低壓間),此颱風的移動會趨於緩慢,移向多變,打圈或滯留等等情形。在如此情況下,颱風動態會有先向西北徘徊滯留,再向西南移動的現象。


B在太平洋上如果於相距不遠的範圍內有兩個颱風且在天氣圖中被一組等壓線包圍在一起,彼此間會發生藤原效應(Fujiwara Effect),使此兩颱風出現彼此牽引的情形。強度較弱的一個颱風的路徑會變化多端,整個過程中會有向東北、向南、向西南、向西、向西北、向北移動。過去此種不規則的颱風路徑實例很多,19868月中旬生成於南海的WAYNE颱風,是最典型的例子。此WAYNE生成後先向西北移動,不久即轉向東北,於822日 清晨經過澎湖附近,於228時左右在台中彰化一帶登陸,花蓮出海到琉球打圈後折向西南移動,經過巴士海峽回到南海,之後又向東北進行經過巴士海峽,到了台灣東南方海上又轉向南,西南再度回到南海,漸次改向西、西北西,到海南島附近登陸後消失,此颱風侵襲台灣期間,造成澎湖及台灣西部地區嚴重災害。


C(2001)年第16號颱風納莉(NARI)96日 上午形成於基隆東方(石垣島北方近海)向東北東移動,於此同時在台灣東方6000公里左右的海面上有今年15號颱風(DANAS)正在向西北進行。當此納莉颱風移到沖繩(Okinawa)時即受當時上空氣流及DANAS颱風影響而趨於滯留、徘徊打圈,隨後以極緩慢之速度改向西行向台灣東北部接近,中央氣象局乃於98日 發布海上警報,到了910日 中午起又改向南、東南、東移動,又回到琉球沖繩島附近,趨於徘徊滯留,威脅暫時解除,中央氣象局即暫時發布海上解除警報。當No.15颱風DANAS910~12日侵襲日本本州後,減弱成低壓加速向東北移到太平洋後,藤原效應消失終止。913日 晚起,此納莉颱風再開始向西北西緩慢進行,中央氣象局再度於913日 下午3時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今( 9月14 )8時中心位於北緯27.6度及東經125.3度,中心最低氣壓975hPa,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0公尺,以每小時8公里速度繼續向西北西轉西並可能轉向西南西移動中。


納莉颱風為何強度忽強忽弱,三次消長?


D(2001)年第16號颱風納莉(NARI)9611時在台灣東方海上形成後,向東北東移動過程中,強度漸次增強,這是任何颱風形成後的常態發展,至9日晚上8時近中心平均最大風速增至每秒33公尺,到了910日 下午2時又減小到每秒30公尺,這種強度的改變率很小,可能與No.15颱風(在日本東南方)相互作用有關。至115時又增強到每秒33公尺,並漸次增強到9 122時中心最大風速達每秒40公尺,瞬時最大陣風每秒50公尺,此種強度持續到9132時。分析此期間強度的增強,可能原因之一是第15颱風已經過日本到北緯40度及東經140度附近變成T.D,使原來兩颱風相互牽引作用消失,而颱風在那壩島北方海(暖洋流)上徘徊滯留有關。913日 至15日間,因颱風北方有中緯度槽線通過,致納莉颱風強度又再度減弱到每秒30公尺,15日晚上8時槽線已移到日本,颱風位於低中高層高壓的東南方導引氣流,使颱風向西南移動,且仍在台灣東北方暖的海面上,強度再度迅速增強,至16日下午2時達每秒40公尺,瞬時最大陣風每秒50公尺。隨後因靠近台灣北部,受地形破壞強度減弱,颱風登陸台灣北部並移到台灣西部、西南部期間,近中心最大風速均維持每秒18公尺。納莉颱風形成後第一階段增強係常態情形,任何颱風都如此。隨後與位於日本東南方海上,及侵襲日本本州的第15號颱風丹娜絲(DANAS)發生藤原效應相互作用而減弱。


E納莉颱風第二階段之增強係脫離與丹娜絲颱風之牽制,並在琉球北方暖海面徘徊獲得能量有關。減弱則受颱風北方有低中高層西風槽線通過影響。


F納莉颱風第三階段之增強,係因脫離其北方之槽線且在低中高層高壓東南方之東北氣流導引下向西南移動有關。減弱則因颱風環流受台灣地形破壞所造成。


6.葛樂禮颱風實為一個非常典型的西北颱 且強度強 環流寬廣 其各地的風雨過程
1963
9/9開始 葛樂禮龐大的外圍環流正式影響台灣地區 此日葛樂禮從距離台灣
東方約800km海面逼近到僅剩400多公里 暴風圈即將接觸台灣 在這段期間內 葛樂禮主要往西北西的方向移動,中心的緯度大概從恆春正東移到台東的正東方,台灣的風場受其影響,主要吹東北到偏北風 然而 ,從這天的雨量分佈看來 氣流吹到北部山區時,可能已經偏北到甚至有點北北西的情形,北部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已經出現不小的雨勢.其中在新竹尖石五峰山區 已經出現達250mm的豪雨 而雪山西麓的桃竹苗到中橫西側山區 以及宜蘭山區 均有超過100mm的降雨 (平地的情形方面 此日較大的降雨地區分別有桃園的63mm 竹東的127mm 苗栗的130.5mm 台中新社的118mm).此外,在風的方面 基隆北海岸和西部濱海地區 均已出現強偏北到東北陣風.
9/10
暴風圈正式進入 葛樂禮先是以偏西北轉北北西的角度接近台灣 以致於傍晚

氣象局嚴重錯估形勢 以為葛樂禮將被槽線所牽而北轉遠離台灣 而請民眾可以安心睡覺然而從此之後 葛樂禮非但沒有北上,還轉向西北西 直接朝向台灣北部一帶直撲而來.無論如何 強勁的風雨在9/10以經正式進入台灣地區 尤其是午後到晚間 偏北風逐漸轉成西北風 西部地區此風向無地形阻擋的態勢之下 風雨漸漸增強 台中氣象站早在午間11時過後 平均風就已經在6級以上,不過台北盆地北風受到地形阻擋.此時倒是尚未能完全進入風力相較其他地區仍稍嫌弱了一些.不過,雨的部分就更加恐怖了 此日西北氣流在雪山西麓可以說是瘋狂爬山,在石門水庫上游的集水區--桃園縣復興鄉巴陵測站 在單日竟測得高達1044mm的單日降雨量! 此日降雨量在當時雖然並非台灣首次出現破千的日降雨,卻是北台灣地區的首次破千 (先前的破千紀錄都在中南台灣,不過在這之後北台灣也有一些破千紀錄除了雪山西麓之外,在颱風逐漸接近之時 颱風本身環流也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造成相當劇烈的豪雨 其他豪雨中心包括有坪林的513mm 竹子湖的482.5mm 宜蘭大元山的438mm 平地部分較大雨量地點 有桃園的269mm,當然 葛樂禮廣大的環流不會放過中台灣地區 此日颱風在逐漸接近的過程中,中台灣地區稍晚也開始瘋狂飆雨 西北氣流也在中橫山區 南投山區 阿里山區等地瘋狂爬山,其中雪見出現632mm雨量 南投國姓出現626.5mm雨量 阿里山也有254mm 如此猛烈的降雨 許多地區當然已經受不 ..... 然而葛樂禮卻在台灣人熟睡之時仍不斷接近之中.....


7.雙颱效應
是指當兩個颱風距離在10001200公里 以內的時候,兩颱風會相互牽制,而造成滯留的現象。較大的颱風會把小颱風外圍環流的水氣吸入,此性質和材料中大的grain把小的grain吃掉的現象很類似。

藤原效應:
二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依兩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走得慢些,有時亦可能合而為一。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最早研究此種雙颱風旋轉現象,故稱為藤原效應。


「雙颱效應」最早是由日本氣象學者藤原(Fujiwhara)19211931年間所進行的一系列水工實驗後所發現,主要解釋當兩個颱風同時形成並互相靠近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簡單的說,如果一個地區同時有兩個颱風形成,且兩個颱風之間的距離縮短在 一千五百公里 以內時,就可能產生「雙颱效應」,也就是所謂的「藤原效應」。因為地球是逆時鐘方向自轉,受到應力的作用,所以北半球的颱風也會逆時鐘方向旋轉,但若在距離此颱風1000~ 1200公里左右的地方也有另一個颱風,則這兩個颱風就會彼此互相牽引,同時繞著相連的軸線作逆時鐘旋轉。以跳華爾滋舞為例,共舞的兩人都各自「自轉」,而同時也會「互繞」。那麼,雙颱效應會產生哪些現象呢?其實雙颱效應共可分三種:第一種是直接影響,也就是大颱風和小颱風相碰後,小颱風就會被大颱風「吃掉」而形成一個颱風,而這個合併後的大颱風,有時變成更強的颱風,但有時也不會有很明顯的變化。如民國59年的「芙安」颱風就吃掉較小的「艾倫」颱風,讓台灣引起了大水災。第二種則是半直接影響,就是當兩個颱風所在的緯度相近時,它們會分別與週邊的高壓產生作用。由於颱風的逆時針氣流與高壓的順時針氣流產生交互作用,會造成位在東邊的颱風向北偏移、而位在西邊的颱風向南偏移,然後兩者間的距離就會逐漸拉開,使雙颱效應作用消失,而依各邊週邊環境的影響繼續前進。第三種則是間接影響,當兩個颱風分別位在西北方及東南方,且都西北方前進時,當東南方的颱風愈來愈靠近西北方時,西北方颱風的逆時針氣流會將北邊的高壓往南邊帶,進而將逐漸靠近的東南方颱風往南推,而使兩者間的距離加大。我們將雙颱效應套用在艾利與佳芭颱風上,將發現較強的佳芭颱風位於較弱的艾利颱風東南方,如果雙颱效應作用產生結果,艾利颱風之行進路線可能會往南壓,而使得佳芭颱風轉換到艾利的東北方,如此一來,艾利颱風中心登陸台灣後就會一路從北往南,而佳芭就會一路往日本而去。這次很幸運,艾利與佳芭這二個颱風所產生雙颱效應並不強,所以艾利颱風沿著西北方行進而形成了西北颱,佳芭颱風也依然沿著西北方的行進方向直撲日本,所以颱風所帶來的災害是不可忽視。





































































編號



中文名稱 紅:有發警報 藍:未發警報



英文名稱



警報期間



強度



侵台颱風路徑(九類)



近中心最低氣壓(hPa)



近中心最大風速(m/s)



七級風暴風半徑(km)



十級風暴風半徑(km)



警報發布次數



200917



芭瑪



PARMA



10/0310/06



中度



--



--



43.0



--



--



29



200908



莫拉克



MORAKOT



08/0508/10



中度



--



--



40.0



--



--



36



200906



莫拉菲



MOLAVE



07/1607/18



輕度



--



--



30.0



--



--



13



200903



蓮花



LINFA



06/1906/22



輕度



--



--



28.0



--



--



21



200815



薔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