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98.09.25.的一天



 


 


 


 


太棒的一天


先騎車


洗澡


怡客


上班


吃水餃


做卷


通知明天的時間


找旅遊資料


再吃


聽吵有夠吵


但保持愉悅是我的責任


打球


事隔半年!!望您事事順利!!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白玉蝦仁炒蛋

簡化版""


a馬鈴薯刨絲川燙+蝦仁川燙


b蔥花+蛋+a


c起油鍋煎b


芥末時蔬

杏鮑菇芹菜蝦仁

再深入

恆春:歐亞在下


宜蘭:歐亞在上













台灣的構造
  


 


你答對了嗎?!


如右圖所示,台灣剛好位於呂宋島弧與琉球島弧的交點上,為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可查詢全球的板塊分布圖)呂宋島弧為菲律賓海板塊的西側,琉球島弧為歐亞大陸板塊的東緣,兩板塊在台灣島上的交界線正是台東縱谷縱谷以東的海岸山脈等地區署於菲律賓海板塊,而縱谷以西的中央山脈西部陸山殆及海岸平原等地區均屬於歐亞大陸板塊



台灣地區的板塊構造示意圖


 


 







 



中洋脊(mid-oceanic ridge)


什麼是中洋脊


中洋脊為海底的巨大山脈,總長度七、八萬公里,平均寬度約一千公里。中洋脊最早發現在大西洋,剛好位於大西洋的正中間,所以稱為中洋脊。各大洋的海底都有綿延極長的中洋脊,有的地方伸出海面形成島嶼。


中洋脊如何形成?


中洋脊是板塊與板塊之間因張力作用而分開所形成之海底山脊,洋脊的軸部即為板塊分離界線。新生海洋地殼在洋脊軸部往兩側擴張延伸,故分離處常有正斷層和淺源地震發生。


全球中洋脊分佈的位置?


各大洋中都有中洋脊,在有些地方,洋脊突出海面形成島嶼(如冰島),中洋脊的分佈如下:

1.大西洋中洋脊-位在大西洋正中央,平行兩側的海岸線,稱之為中大西洋脊(Mid-Atlantic Ridge)。
2.太平洋洋脊-位於太平洋東緣的洋脊,稱之為東太平洋隆起(East Pacific Rise)。
3.南極洲和紐西蘭之間-太平洋-南極洲洋脊(Pacific-Antarctica Ridge)。
4.印度洋-喀斯巴德洋脊(Carlsberg Ridge)及中印度洋脊(Mid-Indian Ridge)。
5.澳大利亞與南極洲之間-東南印度洋脊(Southeast Indian Ridge)。
6.非洲與南極洲之間-西南印度洋脊(Southwest Indian Ridge)。
7.北極海-羅蒙諾索夫洋脊(Lomonosov Ridge)。



中洋脊的軸部為洋底擴張中心(seafloor spreading center),在洋底擴張中心有什麼地質作用發生?


地函內的岩漿因對流作用,在中洋脊處上升,侵入和噴出的岩漿冷卻形成新的海洋地殼,而老的海洋地殼便隨著熱對流往兩旁移動,遠離洋脊軸部,於是海盆不斷擴大。遠離的古老海洋地殼可以在板塊聚合界線處又回到地函裡,在此處形成海溝(trench)。在洋底擴張中心,有火山活動還有熱水變質作用,形成許多塊狀硫化物礦床。



  請按圖中按鈕進入各分區簡介。


 


冰島地質年齡幼小,約有200座各種類型的火山。自196311月至19676月,海底有新火山噴發,形成敘爾特塞 (Surtsey) 島,與冰島西南海岸隔水相對。新島逐漸增大, 面積將近2.59平方公里,海拔170公尺 ,高出洋底290公尺 。 自1970年代以來,火山活動特別頻繁。有許多次的噴發摧毀地熱工程和牧場,但未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 冰島很大一部分地區地下為玄武岩,即黑色火成岩。玄武岩地區高地與峽灣相間,在谷壁上可見層層的熔岩次第交疊。玄武岩地區之間的下陷地帶也有大片高地,其上火山突兀而起,山巒連綿,或者與山峰形成峭壁。該國為世界上擁有最多的溫泉和硫質噴氣口(噴出氣體和水蒸氣的火山口)。約有250個地點發現鹼性溫泉。托爾法冰蓋 (Torfa Glacier) 地區是14個高溫硫質噴氣口地區中最大者,其電力總產量估計相當於15億瓦。冰島地震頻繁,但很少造成嚴重破壞。


 






























年代:新生代中新世~更新世。
岩性:主體為火山岩,上覆各類沈積岩,還
有一些海洋地殼物質。本區地質特性
明顯與本島其他地區不同。

 







中央山脈第三紀亞變質岩區












年代: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中新世)。
岩性:主要為變質岩,包括硬頁岩、板岩、
千枚岩、變質砂岩等,基本上變質度
由西向東漸增,但仍比先第三紀變質
雜岩來得低 。
分區:依地理區分為西北側的雪山山脈帶及
東南側的脊樑山脈帶,二區之間應是
以斷層(梨山斷層)分界 。

 

































 多億年以前,地球上曾有一個巨大的超級大陸,它分裂成幾個板塊後開始漂

移分離,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幾個大陸。在大陸漂移過程中,一股地殼水平

運動的力量,使既堅又脆的東非陸塊發生破裂,非洲的東部邊緣跟亞洲一起向

東移動,而非洲的其餘部分則緩慢地向西漂移,從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裂谷。

陸地上的裂谷很多。其中最大的一條就是東非大裂谷。它南北延伸約7000公里,一般寬5060公里,裂谷兩側壁立的峭壁高出谷底一、 二千米 ;其南起贊北西河河口南,向北縱貫東非高原,跨過赤道,穿過衣索匹亞高原,經紅海、亞喀巴灣,直到亞洲的約旦河河谷。


為什麼在地面上會出現這樣巨大的裂縫呢?主張板塊學說的科學家認為,東非大裂谷帶的出現,說明非洲大陸在開始分離,原因是這裡地殼下面的地幔向上湧,使地殼減薄而裂開,形成裂谷。隨著裂谷的不斷擴張,裂谷將逐步變化成海洋。現在東非大裂谷還在不斷地向兩側擴張,據推算,近200萬年以來,東非裂谷帶平均每年向外擴張24厘米


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地殼形成如此巨大的裂谷,現在還沒有一個肯定的結論,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探討。



冰島上的南北大裂谷有多深



 


大西洋中洋脊在一億八千萬年以前盤古大陸的破開位於正中



 


冰島裂谷



 


大西洋中洋脊以赤度附近的羅曼什海溝為界



 


分為北大西洋中洋脊南大西洋中洋脊



 


羅曼什海溝為狹窄的海溝



 


也是最深的7758公尺處!!



 


冰島裂谷為大西洋中脊露出水面的部分



 


以現有的情資顯示



 


斷裂谷深度為3250~4000公尺


 


裂谷 --- 中洋脊中央地帶斷陷生成裂谷,岩漿自裂谷湧出。

分離板塊界線(張裂性板塊界線):

在這個界線上,板塊相互分離,新的岩石圈在界線中產生,其材料來自地函上部熔融作用而產生,由於張力作用,所以正斷層和地塹在本界線非常發達。本界線兩邊如是海洋地殼,則中洋脊及裂谷為界線;如兩邊是大陸地殼,則裂谷為界線(如非洲大裂谷)

北邊:

   菲律賓海板塊隱沒至歐亞 板塊下方,因菲律賓海板塊為海洋地殼,密度較歐亞板塊的大陸地殼大,故隱沒至下方,因菲律賓海板塊的隱沒,產生了火山活動,大屯火山群及基隆火山群便是因此產生,岩石以安山岩為主;另在外海也有琉球海溝的形成。

南邊:

   歐亞板塊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下方,在數千萬年前歐亞板塊前緣的南海地殼撞上菲律賓海板塊,因南海地殼較重,隱沒至下方,當其完全隱沒之後,順勢也將歐亞板塊往下拉,因此造成歐亞板塊隱沒,也因當初南海地殼隱沒,造成海岸山脈的火山活動,原來海岸山脈並不屬於台灣,隨著菲律賓海板塊擠壓而漸漸靠近,最後碰撞而合併在一起,成為台灣的一部分。


 


聚合板塊界線(又名消失板塊界線):

這界線上兩板塊相遇而碰撞,較重的板塊隱沒入較輕的板塊下面,使老的岩石圈又下降回到地函中,名叫隱沒帶,地形上出現海溝。沿著隱沒帶可不斷發生地震,從淺源地震到深達七百公里的深源地震,這邊的隱沒帶又名班尼霍夫地震帶,所發生的斷層以逆斷層為主;在本界線上也會有火山活動,形成火山島弧,此外亦有變質作用產生的變質岩。本界線有三種不同型式:(1)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相交;(2)海洋地殼和海洋地殼相交;(3)大陸地殼和大陸地殼相交。
剪移板塊界線(又名錯動性板塊界線):

此界線就是中洋脊破裂帶上的轉形斷層,發生在海底橫

  切中洋脊的破裂帶中,使中洋脊沿本斷層發生錯動而得

  名。
大屯火山群:台灣最大的火山群,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附近,包含七星山(最高峰)、紗帽山、觀音山……等二十幾座火山,可分為六個火山亞群:竹子山亞群、大屯山亞群、七星山亞 群、內寮山亞群、磺嘴山亞群和湳子山~丁火朽山亞群。

主要以安山岩為主,本區目前因火山後期作用,有許多的溫泉,著名的地熱谷便在本區,另外本區有一唯一以台灣地名為名的礦物-北投石。

 基隆火山群:分布於九份及金瓜石一帶,由石英安山岩所構成的火山岩

       體,本區是台灣曾經極負盛名的金礦產地,如今已不再開

       採了。再基隆山可以採到六角短柱狀的黑雲母結晶,另外

       在金瓜石一帶也可採到重晶石。以上兩區均是聚合性板塊

       交界的火山活動典型。

 澎湖火山群:分布於澎湖群島,由裂隙噴發的玄武岩所組成,因黏度低


 雲母粉(Mica Powder)

 簡  介
 雲母的特性是有較高的絕緣強度和較大的電阻、較低的電介質損耗和抗電弧、耐電暈等優良的介電性能、耐高溫和溫度急劇變化並具有絕緣性、耐熱性、耐酸鹼、抗壓和剝分性等特性。而且質地堅硬,機械強度高,有光澤、物理化學性能穩定,且具有良好的隔熱性、彈性和韌性、耐熱隔音、熱膨脹係數小等性能外,又具有片體表面光華、徑厚比大、形態規則、附著力強等特點


       ,岩漿流至地表順著地勢流動,冷卻形成大片的平坦台地

       ,遠看像是一座矗立海面的方形山,稱為方山地形,本區

       的玄武岩有明顯的柱狀結理,乃因岩石冷卻收縮所致。

  柱狀節理的成因:由裂隙噴發的玄武岩熔岩流,當厚層的熔岩流靜止

          冷卻時,會由頂部和底部開始產生多角狀的收縮裂

          隙,如乾枯泥地龜裂一般,此裂隙便是節理面,當

          熔岩流由外向內逐漸冷卻時,節裡面便會垂直地沿

          著等溫線逐漸向厚層的內部發育,當上下裂隙連成

          一線,便形成緊緊相鄰的一根根多角形(多為六角

          形)石柱。

 (3)北部的礫灘(跳石海岸):

    北部海岸因山脈緊鄰海岸,山崩滾落的礫石掉入海中,再由海浪

    沖回岸邊,堆積在岸邊,形成一個由礫石構成的海灘,本區的石

    頭未經長途搬運,故顆粒非常巨大,且形狀非常多樣。

 (4)東部礫石三角洲(立霧溪及和平溪出海口):

    東部河流比西部更短,且由中央山脈入海時便直接流入,在河流

    出海口的三角洲,因搬運距離不夠長,因此由礫石構成,形成一

    個以礫石為主的三角洲,稱為礫石三角洲。

 (5)東部海蝕崖(清水斷崖):

    由海浪侵蝕而成的大斷崖,因海浪侵蝕,使岩塊整塊垂直掉落,

    形成一個近乎垂直的海岸。

  海蝕地形:主要有兩種現象,一是海蝕崖;另一是海蝕平台。

    (1)海蝕崖:海浪切割基底岩石所造成的陡立海崖,便稱為海蝕崖

         。

     a.海蝕洞:在海蝕崖底部,常為海浪沖擊成一個凹入的洞穴,

          極稱為海蝕洞。

     b.海石門(海拱門):在凸出海案的海岬地形,岩壁兩邊受海浪

              沖蝕的海蝕洞,如連通而成一通道,即為

              海石門。

     c.海蝕柱:海石門的頂部陷落,使一部分岩石孤立而成一石柱

          ,即為海蝕柱。



山崩與洪水































中央山脈第三紀亞變質岩區












年代: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中新世)。
岩性:主要為變質岩,包括硬頁岩、板岩、
千枚岩、變質砂岩等,基本上變質度
由西向東漸增,但仍比先第三紀變質
雜岩來得低 。
分區:依地理區分為西北側的雪山山脈帶及
東南側的脊樑山脈帶,二區之間應是
以斷層(梨山斷層)分界 。

 

























































中央山脈第三紀亞變質岩區












年代: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中新世)。
岩性:主要為變質岩,包括硬頁岩、板岩、
千枚岩、變質砂岩等,基本上變質度
由西向東漸增,但仍比先第三紀變質
雜岩來得低 。
分區:依地理區分為西北側的雪山山脈帶及
東南側的脊樑山脈帶,二區之間應是
以斷層(梨山斷層)分界 。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終於又可以晨騎

 


終於又開始晨曦裡ㄉ愉悅單車行


十整年ㄉ0921


願大家平安



 


 


享受鳥語花草香


 


30km(3520km)


今年努力破5000km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鬱悶週一到週三

延續週一ㄉ鬱悶(脫鍊)


週二早上烤牛排


 



 


加生菜



 


吃點稀飯肉鬆



 


冷凍新鮮藍莓



 


又美又營養又好吃ㄉ藍莓優格...下雨不能騎



 


調課  借鑰實驗打球上課







週三唸書


 


怡客咖啡




 


 


豐盛早餐


 


留一半 上課被那3個氣昏


又趕著回家吃剩飯 睡到深夜 才打考卷 3點睡


又騎不到車......悶


 


心情轉折

 


延續週三ㄉ鬱悶


原本想好好ㄉ騎到遠遠ㄉ所在


結果前輪一直出聲音修了3次


 OK了  卻使計速器感應不到


又冒火了!!回家....     洗好澡生氣在家..吃吃喝喝



 


芝麻牛奶燕麥粥



 


回到家  整理新櫃子


打點煎牛小排給工人吃


讓他出去當義工到深夜12點


自己洗澡打掃ㄉ一塵不染


煮一鍋蝦仁牛排生菜蛋麵  優閒吃晚餐


冰淇淋 水果 烤蜂蜜吐司...ㄔㄧ堆



 


週五一早打點早餐  上班  打球衣 垃圾


終於如願騎車


快快ㄉ社子  心情真好!!